以需求為導向,讓智慧教室發揮更大價值
發布日期:2021-03-01 作者: 點擊:
近年來,高校掀起了一場智慧教室文化建設“浪潮”。智慧教室可以通過重構教學工作環境,推動教學管理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轉向以學生為研究中心的研學型課堂,將教師從粉筆+黑板+PPT的教學設計形態中解放出來,同時能夠激發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開展實踐教學內容互動、解決這些問題的積極性。
作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典型代表,高校智慧教室建設近年來發展迅速。
課堂的智慧優勢有待提高
目前,智慧教室的建設發展思路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從技術研究角度可以實現教室的智慧性,強調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強調學生課堂實踐教學工作行為相關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等功能;另一類是從教學設計角度實現自己學習的智慧性,強調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提供多種教學工具,靈活運用科學技術來支持他們學習活動過程,增強學習效果。
在政策和技術的支持下,高校經過多年的建設和探索,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智慧教室,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首先,從智能教室建設的角度來看,存在重管理、輕教學等問題,與師生需求不夠接近。
公司企業缺乏相關知識教育專業發展背景加之高校建設工程項目上線倉促,導致很多公司在為高校學生提供智慧教室相關研究方案時,將管理系統功能作為教學設計重點,沒有真正解決傳統教室的痛點和難點。
不僅可以如此,智慧教室一般由商業保險公司發展建設,而高校在設計文化建設中國智慧教室時,缺乏對師生使用不同需求的調研,使得我國智慧教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硬件的開發,卻忽略了教學的需求。
其次,從智能教室的使用上來說,課堂改造觀念不足,信息技術不熟練,學生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
此前,華中師范大學選擇了一所大學的30個智能教室作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只有少數具有較強教學改革意愿和能力的教師做好了課堂轉化,60%以上的教師不知道如何實現課堂轉化;只有4.1%的教師表示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教室,63.2%的教師表示智能環境的效果因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教室而受到影響。
此外,教師在開放式問卷調查中表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較弱,難以進行教學改革”。
第三,從智能課堂的效果來看,缺乏對生成的一系列數據的分析和評價。
雖然我們花費大量企業人力、物力建設了智慧教室,但是他們對于學生智慧教室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研究分析和評價的學校并不多,對智慧教室的教學活動效果影響評價、設備通過使用這種情況等數據需要了解一些不足。如此一來,與傳統教室相比,智慧教室所體現出的智慧化、信息化等優勢和特征也將大打折扣。
課堂建設需要師生的深度參與
智能教室的本質仍然是課堂,為了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過程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而不是設備堆疊和技術冷卻。智能教室的建設應以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為理念,以服務好教育教學為目標。
為了讓智慧課堂更好地發揮作用,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關注:
首先,在智能教室建設中,要注重需求導向,切實考慮學校與群體的實際差異,必要時設立專門機構,協調相關工作和各方利益。
一開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在把普通教室改造成智能教室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困難。設計團隊收到的資金只能用于IT相關領域,不能用于基礎設施改造,所以保留了70年代風格的舊桌椅。最近學校成立了教室改造委員會,以專項資金的形式協調教室改造設計的各方、各領域,解決上述問題。
其次,在智慧教室使用上,要加強對于教師進行培訓,提升其教學模式轉型及教室管理功能可以駕馭的能力。
圣愛德華大學的學習空間經理負責解釋新教室的功能,要求教師思考改善他們學習的最佳方式,并幫助教師選擇正確的方式融入他們的教學。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專門舉辦研討會和課堂開放日活動,讓教師體驗新教學空間中的每一個新功能,嘗試新教室,依靠口碑效應讓更多教師了解新教室的優勢和功能,并推動處于觀望階段的教師積極參與。
最后,在智能課堂的效果下,應建立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使智慧得到進一體現。
智能課堂背景下的教學應包括課前教學資源的分配、課堂教學的智能化、課后評價的準確化、對智能課堂的使用和效果的科學評價,以提高智能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中山大學利用智能教室云托管,幫助老師備課、安排輔導、預習資料;教師在課堂上掃描代碼,獲取備課課件,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師生互評,教師反思教學,布置作業和試題,方便學生課后學習。會收集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的數據,用于發現和分析問題,進行教學整改。
總體國家而言,智慧教室是現代社會教育信息技術企業發展的產物,是教室形態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但是,不是我們所有的教室都適合被改造成中國智慧教室。北卡羅萊納大學的“靈活教室”改造研究工作就遇到了障礙:新教室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通過減少桌椅數量,但大多數幼兒教師希望自己能在大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和討論,矛盾難以調和。
對此,佐治亞州立大學學習環境副主任李·韋伯斯特指出,在當前高校課堂改造蓬勃發展的趨勢下,有一個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很多負責人對課堂空間缺乏基本了解。
所以,高校在智慧教室文化建設上,還是我們要做到從實際情況出發、從需求分析出發,不為社會改造而改造。